讲好中国文化线上股票配资网站
2023年9月11日、12日,央视CCTV10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播出了《北周宇文觉墓》上下集。这部纪录片聚焦于2022年考古发现的北周开国君主宇文觉墓,并揭示了一个重要惊喜——墓志的出土。
这座墓葬规模不大,而且早已遭盗掘,仅剩少量陶俑等随葬品。然而,墓志的保存却让学者们确认了墓主人的身份。墓地位于咸阳机场西南角,如今周边已被机场用地覆盖,从卫星图上看更显突兀。
展开剩余81%宇文觉是西魏权臣宇文泰的第三子,也是嫡长子,生母为文皇后元氏。公元556年,宇文泰去世后,大权落入其侄子宇文护之手。宇文护迫使西魏恭帝退位,立宇文觉为帝。557年正月,宇文觉即位,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
然而,宇文护虽是宇文泰的侄子,但与宇文觉年龄相差近三十岁,又跟随宇文泰多年,势力深厚。他专权独断,引发宇文觉不满。宇文觉试图与大臣李植等密谋除掉宇文护,却因消息泄露,遭到迎头反击。宇文护不仅杀害了参与密谋的大臣,还废黜宇文觉,将其降为略阳公。不久之后,年仅十六岁的宇文觉便被害身亡,在位时间不到九个月。这也解释了为何其墓规模并不宏大。
宇文觉的墓志极为简洁,志盖空白,志石仅刻“周略阳公宇文觉墓,二年十月壬申”。由此可知,他是在去世一年后才下葬的。而“略阳公”这个封号,他在登基前和被废后都曾使用。
与宇文觉密谋除掉宇文护的大臣李植,是重臣李远之子。父子二人双双遇害,只有李植的伯父李贤幸存。李贤后来成为西魏、北周的重要官员,他的墓葬在宁夏固原出土,其中精美的鎏金银瓶带有明显西方风格,如今是博物馆展览中的亮点。李贤还是著名隋唐女子李静训的曾祖父。
在废掉宇文觉之后,宇文护又立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为帝,但几年后,宇文毓也被他弑杀。随后,他扶持宇文邕登基。宇文邕忍辱负重十二年,终于找到机会除掉宇文护,掌握大权。为弥补兄长的冤屈,他追谥宇文觉为“孝闵帝”,并将其陵寝定名为“静陵”。不过,是否曾有改葬仍无定论,或许这也是墓中未发现棺椁的原因。
宇文觉的生母元氏家族在北朝政坛同样颇具影响。她的父亲元怀墓志现存于河南博物院。元怀的另一个儿子元修曾被北魏权臣高欢拥立为帝,但因矛盾转投宇文泰,推动了北魏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元怀的女儿中,有一位嫁给高欢之弟高琛,并生下高睿。高睿在河北灵寿幽居寺修建了三尊佛像,遗憾的是佛头像早年被盗,直至2014年,星云大师协助追回其中一尊,如今三尊佛像均已移至河北博物院。值得一提的是,宇文觉与高睿正是姨表兄弟。
宇文护的专权引起不少大臣反感。西魏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便曾密谋推翻宇文护,但最终失败,被赐死。他的墓志收藏于国家博物馆,而独孤信的多面印章则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历史上,独孤信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最牛老丈人”。他的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北周皇帝宇文毓、隋文帝杨坚以及唐高祖李渊的父亲李昞。由此,李渊与隋炀帝杨广实际上是表兄弟。
在四川成都龙泉驿区,还留存着一块北周“文王碑”。碑文由镇守当地的将领强独乐等人于北周元年(557年)所立,用以纪念刚刚去世的宇文泰。碑文记载:“魏主知天命去已,祚归于周。周畏天之命,即依恭受。”明确点出西魏被北周取代的历史大势。碑中还谈及谥号问题,效仿西周武王追谥父亲为“文王”的先例,宇文泰也被追尊为“文王”。
值得注意的是,宇文泰在生前便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推动西魏官制依循周礼。关中作为西周的发源地,也成为这种象征意义的背景。宇文觉在继位前曾被封为“周公”,国号“周”的选定,也源于这种文化与历史的承继。
这次墓志的出土,不仅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宇文觉其人其事提供了重要证据,也揭开了北周初期权力斗争的残酷与复杂。透过这些考古发现与历史细节,我们得以更加清晰地还原那个动荡年代的权力更迭与家族纠葛。
发布于:天津市鑫东财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