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是唐朝历史上一个备受关注的宦官,他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高力士原名冯元一配资的好处,出生在潘州(今广东茂名市高州),出自世代为官的冯家。冯家祖上包括冼夫人和冯盎,这些人物在地方上有着显赫的地位。冯元一的曾祖父冯盎、祖父冯智玳和父亲冯君衡都曾担任潘州刺史,家族在岭南一带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然而,由于武则天登基后经常进行政治清洗,冯家也未能避免祸端。公元693年,武则天收到上报称岭南流民中有人谋反,便派大理寺官员万国俊前往调查。根据“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原则,万国俊展开了大规模的株连行动,导致数百人被迫害。年仅三岁的冯元一也因此遭遇阉割,并被卖为奴隶。五年后,公元698年,岭南讨击使李千里从奴婢中挑选了两名身材高大的孩子送入宫中侍奉。冯元一由于身材出众,被赐名“力士”,这个名字也为他一生的命运奠定了基础。
力士凭借聪明机敏,赢得了武则天的宠爱,成为她身边的贴身侍从。尽管因小过失被暂时逐出宫外,但后来高延福收养了他,并将其改名为高力士。高力士得到了武三思的推荐,最终回到宫中。成年后的高力士身材高大,身高约2米,体格非常强健。他不仅外貌出众,还非常聪明,勤奋好学,成为宫中一名重要的官员。
展开剩余64%在景龙年间(公元707-710年),高力士被安排侍奉李隆基。当时他大约十七八岁,而李隆基比他年长五岁,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公元713年,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成功击败太平公主一党,李隆基一举成功后,将高力士破格提升为银青光禄大夫,并逐步升任内侍省同正员、右监门卫将军等职务。
唐玄宗李隆基极为信任高力士,几乎所有与李隆基相关的事务,都由高力士处理。他不仅在李隆基身边担任重要职务,还因李隆基的信任,成为朝廷中最具权势的宦官之一。虽然李隆基宠爱其他宦官如杨思勖、黎敬仁等,但高力士的权力和影响力远超他人。李隆基曾说:“高力士在我身边我才睡得着。”这足以见得两人关系的亲密。
在这个时期,高力士不仅在宫廷内获得了巨大的权力,还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唐玄宗时期,宦官的财富和权力达到了顶峰,京城中的豪宅、田产、果园,几乎有一半都属于宦官。虽然高力士非常富有,但他并未因此变得骄横自大,始终保持谦逊低调,办事一丝不苟,广受好评。
他也非常孝顺父母,母亲去世后,他尽心尽力地操办丧事,并为养父养母提供极尽荣华的生活。此外,高力士的家庭也非常富贵,他娶了瀛州吕玄晤的女儿为妻,岳父因而得到官职,吕家子弟也因此仕途顺利。
高力士在唐朝的权力中心保持了近六十年的地位。尽管他是宦官,且出身贫寒,但他的勤恳与忠诚让他在当时的宰相、大臣中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后世有许多人试图抹黑高力士,但唐朝人对他评价较高,认为他不仅有宰相之才,还具备宰相的宽容与度量。
然而,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高力士的命运发生了转变。李隆基被迫逃往成都,而高力士始终不离李隆基左右,直到李隆基被重新迎回长安。李隆基曾多次表达对高力士的感激,甚至在一次被李辅国威胁时,高力士挺身而出,力保李隆基安危。此时,尽管高力士年事已高,依然展现了巨大的勇气和忠诚。
不过,随着李隆基的去世,高力士也进入了人生的低谷。公元760年,因“潜通逆党”的罪名,高力士被流放到巫州。直到762年他才得以返回,途中得知李隆基已去世,心情极度悲痛,最终因悲伤过度吐血而死。李隆基去世后,高力士获得了追赠,葬于泰陵。
高力士的一生,虽然有许多人对他心存偏见,但他始终在权力中心保持了近六十年的稳固地位。在他身上,忠诚、智慧、谨慎、和谦逊等品质交织在一起配资的好处,使得他不仅在当时被高度评价,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发布于:天津市鑫东财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